乐视员工的自述:我为什么仍然坚持不从乐视离职

乐视员工的自述:我为什么仍然坚持不从乐视离职

关于乐视网的负面新闻最近几乎每天都在刷屏,变成了科技圈的一种日常,而今天的这篇文章,从乐视网一名基层普通员工的视角出发,来看看在这场风暴里还有另一部分人是怎样的想法。


深陷危机的乐视被各种 痛打落水狗 。而覆巢之下,难有完卵,从 乐视前员工找工作被半个猎头圈拉黑 到 乐视员工信用卡额度被降至为1元 ,乐视基层员工也被推上了风头浪尖。


身处 台风眼 中的乐视基层员工经历了什么?在想什么?为什么选择坚守?又怎么看当下的乐视及贾跃亭?上周,创业家 i黑马与乐视一位在职员工聊了聊,我们权且称其为H先生。


H于2016年初加入乐视,恰好经历了乐视由盛到衰的整个过程。H说,自己现在依然相信贾跃亭,即使被欠工资也无怨言,他甚至还动过捐钱给乐视的念头。在很多人看来,H这种想法很傻,而H则坚称自己并非 愚忠 ,也并没有被洗脑。


我是在2016年初加入乐视的。起初,乐视HR找我时,我并没有太大兴趣,后来HR和部门领导找了我两个月。乐视从老板到员工都很敬业,没有 大公司病 这一点特别打动我。


乐视留给外界的印象是一家 PPT公司 ,爱吹牛。但我跟领导聊后发现乐视确实做成了很多事,譬如乐视电视。


手机时代,电视原本是一件game over的事情。从质量来说,一台电视十年、二十年都不会出现问题,何况现在电视打开率这么低。但乐视电视不止满足用户看电视,还提供了很多选择。乐视把电视变成了一个新东西,让电视重新 热 了起来。


从做手机、做电视再到视频网站,乐视踩了太多公司的利益。让我惊讶的是,在这样的情况下它依然能够壮大。乐视的负面新闻永远都比正面多,但就算全世界都骂它,它还是干成了一些事。


2010年乐视没有一点名气,但创始人的眼光都很有前瞻性。老贾的思维很 土 ,他认为要获取用户就得先有内容,因此他当时大批量购买版权。后来在反盗版时,老贾靠版权分销赚到了乐视第一桶金。


在财务方面,乐视跟其他公司不太一样。乐视控股和乐视汽车的钱都来自老贾。所有老贾想干的事情都是自己拿钱,或者他想办法找钱。


公司想要快速执行决策,就得给它更高的自由度。分析乐视的业务,凡是挣钱的都被算在了上市体系。前期投入建设、亏钱的、不挣钱的业务全在老贾的名下。


譬如乐视手机在只有头不见脚的时候,全都在老贾的名下。电视有点起色了就被归在了上市公司。


别的老板都是把挣钱的业务留给自己,不挣钱的业务让给别人承担风险。老贾恰恰相反,这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思维。


例如,我拿到乐视手机的时候觉得肯定用不了,当时我是忠实的 果粉 。两个星期后,我的微信和其他信息都移在乐视手机上。乐视手机按照高配的标准生产,定价却很低廉,这和公司策略有关系。


所有的公司都讲究效益,但乐视不是,这就有问题。一个伟大的企业家可能不在乎钱,但对于一家大体量的公司而言,即使老板不在乎,下面的人也一定要想法儿赚钱。


老贾在用人方面也值得反思。在乐视快速扩张时,他招了很多空降的高管,导致乐视的高层管理和基层管理都出现了问题。许多跟了老贾十几年的人,职位没能升到核心位置,但管理的是乐视赚钱最多、能够持续提供现金流的部门。相反,身处核心位置的人都是空降的,当乐视出了问题,他们跑的比谁都快。


由于乐视没有清晰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合理的KPI体系,空降的高管都不为业绩负责,只花钱不挣钱。我觉得这群人在个人利益上是最爽的,虽然他们不一定全都捞钱,但总归是有问题的。


正如大家所言,乐视最缺的就是COO和CFO。大公司通常都会有非常清晰的财务管理制度,而乐视的财务管理太差了,大家花钱没有度,闭着眼睛花,不负责任的花,蹭蹭蹭往外扔钱。


今年乐视裁了很多人,有些部门整个都被端了,很残酷。但在我看来,裁员速度还是很慢,没有一步到位。在业务重组上,老贾的决策不够果断。或许他没有料想到问题有那么严重。加上后来某位友商不良引导,供应商们开始堵门,不给钱不干活。


一开始老贾把钱全拿去还银行贷款,他天真地认为把钱还给银行,信用度就不会受损,就能继续贷款。但事实是银行认为乐视供应链出了问题,把钱都收走后,就再也不贷款给乐视了。


老贾好傻啊!做出了严重失误的决定,但不经历又怎么会知道呢?好在现在发现问题总比将来覆水难收要强。目前乐视的资产足以抵债。如果这些问题发生在乐视资不抵债的时候,结果就不可控制了。


目前,老贾的资产和负债已经透明化了。我算过乐视即使做破产清算,老贾也不会欠任何人钱。在我看来老贾驾驭1000亿都没问题,乐视网有600个亿,乐视非上市体系加起来肯定有400亿。乐视如果再坚持两年,肯定没有任何问题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